1. <dd id="d3swy"><track id="d3swy"></track></dd>
      2. <nav id="d3swy"><big id="d3swy"></big></nav>
        <tbody id="d3swy"></tbody>
        首頁文化—正文
        第八屆尼山論壇:學者共探文化發展與世界文明走向
        2022年09月28日 00:25 來源:中新網山東

          中新網山東新聞9月28日電(李明芮 梁犇 沙見龍)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正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舉行。在期間舉辦的“高端對話”上,來自華東師范大學、孔子研究院等高校和機構的專家學者聚焦文化發展與世界文明走向,開展對話交流。

        全國政協常委、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主持本場高端對話。粱犇 攝
        全國政協常委、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主持本場高端對話。粱犇 攝

          全國政協常委、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主持本場高端對話,他在主持交流過程中提出“我們究竟是中體西用還是西體中用?”的問題,與會專家圍繞這一話題開展激烈討論。曲阜師范大學特聘教授、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顏炳罡圍繞“中華文化‘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’”闡釋其觀點,他認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每一分子的責任承擔。文化只有走進尋常百姓之家,只有化為大眾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,才能滋養文化永續生長的豐厚而肥沃的土壤,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、推陳出新、與時俱進,才能有客觀保證。

        專家學者聚焦文化發展與世界文明走向,開展對話交流。粱犇 攝
        專家學者聚焦文化發展與世界文明走向,開展對話交流。粱犇 攝

          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表示,中華文化這棵大樹在不同時代結出了不同的文明花果,因此只有了解中華文化的深層價值和意義,才能認識到今天國家的建設、改革實際上都深深扎根于中華文化的土壤。沒有繼承就談不上創新,中華文化特別強調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,所謂“因不失其親”“溫故而知新”,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所創造的文化,所形成的偉大民族精神,可“宗”可“師”。

          楊朝明進一步解釋到,要發展創新也必須要繼承,但西方也有值得中國學習的文化,今天倡導人類文明新形態,就內含著如何對待西方,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!拔艺J為應該就談‘愛敬’,愛的情感人皆有之,在中華文化傳統中,愛被提煉為“仁”,正如“仁者愛人”,人類命運本為一體!

          談到“中體西用”還是“西體中用”的問題,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陳衛平稱,不管是“中體西用”還是“西體中用”都說明兩種文明是可以相互融合的,中國要對西方文明“取其精華,去其糟粕”,中華文明的發展會創造性轉換,創新性發展。(完)

        国产夫妻情侣一区二区

          1. <dd id="d3swy"><track id="d3swy"></track></dd>
          2. <nav id="d3swy"><big id="d3swy"></big></nav>
            <tbody id="d3swy"></tbody>